品牌活动

“小竹竿与小推车”诠释“人民的胜利”哲理

作者:发布时间:2023-12-26浏览次数:10

1月18日,为推动用好用活革命文物工作,由全国馆校合作联盟主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州大学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联袂推出“革命文物融入‘思政课’全国百馆百校红色讲坛”(简称“‘双百’讲坛”)第21期网络课程活动。本期邀请淮海战役纪念馆讲解员殷小涵担任讲述人,徐州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卫东教授担任点评人。来自全国馆校合作联盟理事单位的常州大学、徐州工程学院、淮海战役纪念馆、博山焦裕禄纪念馆等高校部分师生及博物馆人,通过线上的方式参加了此次活动。该活动由全国馆校合作联盟秘书长朱成山教授总策划,常州大学青年教师汪佩主持。

殷小涵以《小竹竿与小推车》为题,讲述了淮海战役中543万民工奋勇支前,演绎一场“人民的胜利”真实动人故事。她说,“在这场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大决战中,60万人民解放军面对80万国民党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创造了65天歼敌55万的战争奇迹。543万支前民工随军转战,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伟大贡献。在淮海战役中,以唐和恩、朱永兰为代表的数百万支前民工,冒风雪,忍饥寒,跋山涉水,日夜奔行。他们始终坚定地站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身后,用血肉之躯开辟了第二战场、另一个前线。”“这些朴实的劳动人民,他们推着小推车,源源不断的把物资送到淮海战役的前线,紧紧跟随着中国共产党,推动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行!”殷小涵说。

周卫东教授在点评时认为,革命文物是一座“富矿”,不仅铭刻着真实的历史,更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和深刻的道理。殷小涵同志以小竹竿和小推车之“小”,来讲述淮海战役人民战争的“大胜利”,小中见大,不仅将小竹竿和小推车讲出了情感温度、历史厚度,也讲出了理论深度和精神高度。这也为我们高校教师如何讲好大思政课提供了范例和活化的教研素材。74年,淮海战役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它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淮海战役精神,却历久弥新,必将激励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据了解,本期“革命文物融入‘思政课’全国百馆百校红色讲坛”活动,是由原“百家馆校革命文物周周讲”系列专栏活动新的版本。该活动是从2022年5月4日开讲后,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20期,在全国部分革命纪念馆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产生了积极地影响。本期活动作为第21期,继续从全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中挑选一位优秀讲解员,讲述所在场馆的一件重要革命文物故事,同时邀请一位高校著名点评人进行精彩评论,全国多家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组织人员收看和学习。本活动将秉持让革命文物说话,让红色基因传承的理念,高度融合馆、校两方面优势资源,强强联合,互补共享,真正把“馆校合作 共育新人”的联盟使命落到实处。


宣传海报

讲述人:淮海战役纪念馆讲解员殷小涵

点评人:徐州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周卫东

主持人:常州大学青年教师汪佩

主持人、点评人、讲述人



X
var a=$("a1").html(); if(a==""||a==null){ //内容为空 $(".a1").hide() }else{ $(".a1").show() }